随着大众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关注度的国学提升,国学培训热随之兴起。培训然而调查发现,去伪国学培训领域出现了一些“怪现状”。国学一些国学培训机构假借“国学”旗号,培训传播迷信、去伪诈骗敛财。国学受访者表示,培训应加大对国学培训中不良活动的去伪整治力度,同时,国学在互联网平台升级监管方式,培训构建对这类违规培训的去伪联动监测体系。(据11月28日新华社报道)
近年来,国学国学教育热潮兴起,培训贴上国学标签的去伪培训更容易受到追捧,但有些国学培训却变了味、走了样,把糟粕宣传成精华,宣扬封建迷信思想。例如,此前在一些城市受到不少人热捧的“女德班”,提倡“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有的国学培训宣称“家暴是消除业障”“男尊女卑不等于重男轻女”等。在线上线下,不少不法分子摇身一变成了“国学大师”,拿封建糟粕当国学传承,欺骗消费者的同时还导致了谬论流传。
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伪国学”不过是披着国学的“马甲”、附着在国学身上的“吸血虫”。“伪国学”培训对传统文化“去其精华,取其糟粕”,不法分子借助“国学热”浑水摸鱼,将黑手伸向了消费者的钱包,也伸向了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严重影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教育部2019年就发文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以国学为名传授占卜、风水、算命等封建糟粕。因此,对于此类“伪国学”培训,必须剥掉其“马甲”伪装、严厉打击。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严格国学培训班准入机制,促进民间国学教育机构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网络平台要尽好管理责任,配合相关部门整治线上的“伪国学”培训,防范不良机构及内容上线,对于违规内容采取删除、屏蔽、断链等措施及时制止。消费者也要增强防范意识,不要被披着国学外衣的“伪国学”培训忽悠,要掌握学习传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
“国学热”升温,点亮国学传承之路,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回归。所以,不仅要加大对“伪国学”培训的打击力度,还要正确引导“国学热”,积极培育国学培训正规品牌,推广国学文化,满足消费者学习国学的需求,提高公众对国学经典的认知水平,让“伪国学”培训失去滋生土壤,更好地引导“国学热”健康持续发展。(戴先任)
责任编辑:张林保12月1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京召开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部署做好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郑铁峰)近日,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场监管局、龙泉市消保委组织维权义工深入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对该市预付费式消费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在被调查的消费者中有35.5%的消 ...
7月12日,海南海口一名网友发布视频称自己母亲执意要参加一个老年旅游团,40元游桂林四天三夜还包吃包住,自己劝诫还被说“不正常”,引发众多网友热议关注。之后,桂林、海南两地相关部门发布通报,涉事旅游公 ...
11月26日,2024上海宝马工程机械展bauma CHINA 2024)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启幕,汇聚3500余家全球参展企业共聚上海、共襄盛举。暌违四年,三一集团以“新质三一 全球领航 ...
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记者郑铁峰)近日,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西门分会接到投诉举报,消费者称在网络平台店铺看到某科技有限公司在销售某品牌阿胶黄精精华颗粒,想为其子买几盒。消费者在购买前,因妻子是甲亢病患者,与 ...
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记者郑铁峰)很多喜欢搞种植的朋友为了买到心仪的农资产品都会多方比较,甚至选择在外地购买,但在种植过程中出现问题应该如何维权,这确实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近日,来自山东烟台市的姜女士就遇 ...